各市、县(区)财政局:
现将《江西省财政厅预算处、预算编制中心201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江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3年1月31日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意义重大。2013年我省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五型”财政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全省财政预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预算处、预算编制中心将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厅中心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做实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结合2012年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对我省财政发展的影响,合理安排预算收入目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执行中各项政策对财税工作的影响,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二)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坚持依法治税,规范财政收入征管。坚持实事求是,从体制机制入手,研究建立规范非税收入征管的长效机制,引导市县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做实财政蛋糕,将财政收入的增长切实转化为可用财力的增长。
(三)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积极主动向中央反映我省的实际情况和特殊困难,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争取国家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分配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项目预算细化率和项目编报质量。按照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原则,制定县市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验收考核办法,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规范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加强省属高校财务收支和管理分析,研究完善省属高校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三公经费”预算编报口径。加强“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管理,除省政府批准的特殊事项外,不再追加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办法,规范公开程序,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二)研究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统筹研究部分到期财政体制的延续问题。进一步优化财政科学发展机制,强化扶持和激励措施,对发展快、质量优的地方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市县加快发展。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研究制定全省债务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安排及到期债券还本付息工作。做好债务管理系统网络版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健全债务数据对账制度。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继续做好全省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
(四)积极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密切关注国家“营改增”改革试点情况,积极争取2013年将我省纳入试点范围。加强与国、地税等部门沟通,认真测算“营改增”对我省财政的影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研究“营改增”试点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和落实“营改增”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2013年“营改增”试点工作在我省平稳有序推进。
三、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加大教育、水利、科技、生态环境等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落到实处。
(二)精心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在总结、巩固已有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基础上,会同各处室、各部门精心实施好2013年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财力配置,督促市县足额安排配套资金,配合省级部门及厅内各相关处室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保证各项政策早谋划、早实施。
(三)抓好预算执行工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确保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单位。密切跟踪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强化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完善支出进度通报和考评机制。研究出台省级一次性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监管。
(四)加强预算指标管理。进一步完善省级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研究指标系统与实拨系统的衔接问题,做到省级预算指标对支付环节的全覆盖。加强市县预算指标管理,研究建立省、市、县三级实时对账系统,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
四、夯实预算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意识。
(二)开展重大问题前瞻性研究。增强预算部门服务中心大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调查研究,就如何做实财政蛋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厉行节约等重点问题,结合预算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前瞻性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建议。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四)做好其他基础工作。加强与人大沟通协调,研究办理人大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及时通报有关预决算情况。认真配合审计工作,做好审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解释说明、审计整改等工作。按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瑞金2013-2015年扶贫开发规划,精心组织,继续做好对口支援瑞金市扶贫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