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省直管县人民政府,淮南、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国投新集公司:
2013年2月3日零时35分,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南三采区1035切眼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据初步推算,矿井透水量约为10000m3/h。当班井下作业人数444人,截至2月3日9时,安全升井443人,1人下落不明。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煤矿基本情况
桃园煤矿1995年投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85万吨/年。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正常涌水量150m3/h,排水能力2500m3/h;矿井设有主、副、新副井,中央风井、北部进风井和北部回风井六个井筒,中央边界混合式通风方式。矿井现有2个水平生产(一水平标高-520m,二水平-800m)、4个生产采区,发生透水的1035切眼掘进工作面于2012年 1月24 日开工,截至2月2日夜班已掘进28m,煤厚2.8-3.2m,平均倾角20度;该煤层上距7煤层91m,下距太灰58m、奥灰190m;其邻近的上区段1031工作面及上覆的7煤层已回采收作。切眼距南侧补10-3孔18m,该采区开采前开展了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工作。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透水事故发生后,淮北矿业集团及桃园煤矿立即启动矿井抢险救灾应急预案,迅速成立抢险指挥部,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升井,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处置事故。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立即指示全力以赴救援,把矿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损失降到最低。副省长杨振超、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晓武,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安全监管局、省国资委、省经信委煤炭办、淮北市委和市政府、宿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三、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该矿透水后,经观测,奥灰水观测孔水位明显下降,至2月3日9时,水位下降39.31m。初步分析,出水通道为1035切眼掘进巷道导通隐伏陷落柱,导致奥灰透水。
四、有关要求
1.各产煤市人民政府、四大矿业集团要立即开展以防治水和“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采掘工作面立即停止作业,立即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方可恢复生产。
2.各相关部门及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要求,扎实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切实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3.认真排查各类水患,水文地质条件情况不清的矿井要加强地质勘探,特别是开采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层,要采取综合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隐伏构造的探查工作。同时,加强受老空水与灰岩水威胁、近灰岩、近断层、提高回采上限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
4.提高矿井应急处置能力。煤矿井下发现水、瓦斯、火等灾害预兆,必须首先撤出人员,然后逐级报告。否则,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加强井下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熟悉避灾路线,并把本次事故情况通报到每名下井职工。
6.各产煤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恢复生产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严防擅自恢复生产;正常生产的矿井,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安全。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