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科技部 » 正文

中国石化协会举办2007年度获国家科技奖项目展示报告会

发布日期:2008-01-28    浏览次数: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和弘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之后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宣传周”中,于2008年1月10日在北京化工大学会议中心举办了“中国石化协会2007年度获国家科技奖项目展示报告会”,邀请有关获奖单位介绍获奖项目、展示科技成果和介绍创新经验。
  报告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胡迁林同志主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工业处调研员高小安和综合处处长滕跃、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陈标华教授及有关获奖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报告会的还有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百余名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会场气氛庄严而热烈,听众对获奖代表充满了钦佩和敬意。
  


                 国家奖励办和石化协会领导与全体获奖者合影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2007年推荐的项目中,有8个项目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此次报告会安排了8个获奖项目的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获奖成果的自主创新成就。
  “年产20万吨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奖代表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总经理作了题为“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报告,介绍了烟台万华公司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从技术到产品、从工艺到设备,通过自主创新取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展现了万华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为发展民族MDI工业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总经理作报告

  “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开发”项目获奖代表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单国玲总工程师作了题为“打破封锁,冲出国门”的报告展示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和科技工作者勇于打破技术封锁,冲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中国品牌的自主创新精神。巨型工程子午胎在大型矿山运输机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生产技术曾长期依赖于国外,但今天,他们的成果使中国不能生产巨型胎的历史成为过去。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单国玲总工程师 作报告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获奖代表华东理工大学李伟峰老师作了题为“产学研结合,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报告。发展煤化工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大战略,而煤的气化技术是煤化工领域的“龙头”关键技术,我国大型煤化气化技术长期依赖进口。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研发之路,经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成功开发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运行并在全国推广了20多台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的成功堪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获奖代表南京大学龙超教授作了题为“废物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2个“节能减排”约束指标,即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污染物排放减少10%。实现节能减排离不开技术支撑,龙教授研发的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社会做出了有效的贡献。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获奖代表浙江工业大学苏为科教授作了题为“绿色化工,清洁生产”的报告。化学工业是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同时又是为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的重点行业。开发和推广绿色合成技术,是解决从源头消除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石化协会正在全行业积极推行和倡导责任关怀,就是为了让化工企业在创造财富、创造效益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获奖代表南京工业大学应汉杰教授作了题为“生物化工,蒸蒸日上”的报告。生物化工技术是化学工业中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生物化工产品因具有高附加值、高性能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家开发的热点。南京工业大学在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成功开发出生物法苯丙氨酸等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制了高能磷酰化合物。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材料防护新技术和化工相分离系统平衡研究及其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获奖代表北京化工大学魏刚教授作了题为“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的报告。我国淡水资源非常匮乏,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的1/4,有3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此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节水是一件头等大事。工业锅炉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减少水的消耗,二是如何实现长周期安全运行。北京化工大学的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开发出了成套的新技术。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聚合物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化技术”获奖代表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教授作了题为“团队精神,开发高性能材料”的报告,这项成果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纳米技术成功研制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他的报告总结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经验,那就是要开发一个好的成果,除了产学研各方面紧密结合之外,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团队。该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此次作报告的8项获奖成果是近年来我国化工科技成果库中的精华,获奖代表的报告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他们的事迹使在场听众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为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