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全球财经论坛首次在汉纵论实业发展机遇

发布日期:2012-11-27    浏览次数:6

  央视全球财经论坛首次移步中部城市,在汉纵论实业发展机遇

  ——“湖北制造”将迈向更高点

  近代工业发源地武汉,11月25日因为一场探索中部崛起实业之路的思想盛宴而激动。在中部崛起战略之下,武汉这座有过汉阳铁厂的辉煌、汉正街市场繁华的城市,正迎来一场空前的实业发展机遇。

  11月25日,央视全球财经论坛首次移步中部城市,在汉纵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此次论坛由央视财经频道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华夏幸福基金和卓尔控股联合协办。此前,论坛已在德国、韩国、美国及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深圳创投董事长靳海涛,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长张海濛、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与台下几十位本土企业家代表一起,为湖北的实业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抓住中部崛起机遇

  需打造武汉经济带

  全球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战略,给中部实业发展带来哪些机会?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列举了武汉的六大优势:全国地理中心、九省通衢、科教实力全国第三、人才劳动力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快、工业倍增计划支持。

  李忠特意强调了人才优势,一家合资企业在全国有十几个生产基地,而武汉的产品质量最为稳定。后来调查发现,这是因为武汉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跳槽率在全国最低。

  “吃穿住行,我们管住也管行。”水泥产业的百年老店——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很自信,城镇化梯度发展和生态文明降低能耗,为企业带来广阔前景。

  不过,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长张海濛提醒武汉企业,武汉本身GDP跟沿海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但是划一个一小时经济圈会发现,武汉周边GDP超过100亿元的县级市则不多。

  刘元春建议,武汉应把握契机,增强辐射能力,打造武汉经济带,让其成为新的增长极。

  产业转移中找增长点

  新老产业需不断创新

  细数现场嘉宾的发言,谈论中部崛起的实业机遇时,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新”。国家出台的新兴产业战略当中,明确指引了7个行业的发展规划。在湖北,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缩影。

  深圳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很早就开始关注电动汽车。根据深圳创投在全球做的电动汽车产业成熟度排名,中国在2008年能排在前三,到了2011年只能勉强进入前五。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靳海涛认为,一是技术不成熟,二是需求面滞后、应用不够。目前很多政策都侧重于生产环节的补贴,但进入应用领域后明显不足。

  那么,新兴产业崛起,是否表明传统产业的衰弱?华新水泥的信息化工程,用实践证明在水泥行业“鼠标 水泥”可完美结合,客户网上就可下单。

  刘元春说,中国正在进行产业的梯度转移,中西部正处于城市化加速的阶段。传统产业在这种转移中找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方式,一样可以保证市场份额的增长。

  让更多名企选择湖北

  先人一步打造投资环境

  论坛渐入尾声,央视主持人陈伟鸿请嘉宾在题板上写出良好投资环境最需要具备的关键词。

  企业代表李叶青最先翻板,写的是两个字“规范”。李叶青举例说,该公司在外地设有分公司,到有关部门办一个证件要十天,快到时间了却说差个材料,又要十天。政府代表李忠给李叶青吃了个定心丸,企业发展、实业落地首先是硬环境,其次是软环境,政府要解决企业在落地中各种问题,让企业安心投资。论坛现场播放了武汉市治庸问责电视问政的短片,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好评。

  刘元春与李忠的答案不谋而合——服务型政府。刘元春认为,政府必须在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中有战略视角和平台构建的意识。

  张海濛分享了华夏幸福基业通过在北京周边建设产业新城,为北京产业与人口转移创造发展空间的案例。张海濛说,政府要注意整合产业龙头企业、产业促进机构的优势,形成地方产业崛起和升级的驱动力。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