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医改交出满意成绩单三大“金指标”全国领先

发布日期:2012-06-07    浏览次数:4

  三年前,武汉拉开医改大幕:编制全民医保网、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打造15分钟城市就医圈。6月5日,武汉市卫生局在市政府常务会上亮出成绩单。

  织就医保网

  迄今,武汉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为主体,医疗救助兜底,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9.47%和99.6%,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75%、70%和72.8%。

  此外,贫困群众全面享受医疗救助。三年来,救助资金达7162万元。

  看病难缓解

  家住中心城区的市民,步行15分钟就可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农村居民,不出村就可到村卫生室看病。

  武汉市称,15分钟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已经完成,老百姓可在家门口看病。同时,全市有家庭医生3512人,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初步全覆盖。

  据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484种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如今,在这些基层卫生机构看病费用大降,其中药品平均销价降36.66%、门急诊次均费用降23.24%、住院次均费降10.99%,诊疗人次却劲升156.32%。

  医生数量中部第一

  据介绍,武汉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35元,领先中西部地区。眼下,该市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居中部地区首位,成为中部医疗高地。

  2009年,武汉提出打造“中部医都”,目前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皮肤病、骨科等“十大诊疗中心”初具雏形。

  外地患者纷至沓来。目前,年门诊人次达322.5万,占门诊总量的6%,出院总人次则升至18.05%。

  三大“金指标”全国领先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一个地区健康水平的“金指标”。

  三年来,武汉“金指标”持续改善,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8.23岁上升到79.2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1.08/10万降至10.71/10万,婴儿死亡率由4.95‰降至3.14‰,领先全国。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