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一季度我省经济“开门红”的四个为什么

发布日期:2012-05-17    浏览次数:6

  工业利润率、工业增速全国首位是如何成就的?

  升级转型一升一降见后劲

  “产业升级转型的作用巨大。”在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看来,今年一季度,我省之所以能够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两个重要指标夺得全国第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的升级转型。

  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推动“两化”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我省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2011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600亿元,增长22%,工业总规模居全国第八位。一批万亿产业带和千亿产业园区加速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产业迅速崛起,全省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3%。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迅速提高,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产业2011年的增速高达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六;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行业比重则明显降低。

  这样的进程依然在延续。今年一季度,水泥、化工、煤炭、电力等行业的比重下降,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重点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全省的6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

  产业结构改善,为工业整体利润率提高创造了条件。一季度,全省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875.8亿元,同比增长29.2%,比工业投资增速高10.7个百分点,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4.8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全国第三是如何保持的?

  双轮驱动拉开增长空间

  总量攀升,进度加快——这是全省投资形势的现实成绩单。一季度,四川投资总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和江苏。这是怎么做到的?

  “‘二民’因素不容忽视。”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看来,一季度,在外部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能够出现不降反升的良好局面,重要原因是两大方面:一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大大增加,二是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

  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增速在几大类项目中高居榜首,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也由去年的14.1%提升到17.5%,上升幅度最大。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各类组织对于社会民生事业的投资热情。

  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同期全省全社会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占全省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2.8%,直接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8.7个百分点,对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6%。

  一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3634个,同比增长10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81.7%。分月来看,三月份新开工项目数量环比增长近两倍,这预示着,新项目开工的进度在不断加快。全省施工项目的总数达到12396个,同比增长46.1%。

  一手抓新项目开工,一手抓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省各地已举办20多场金融对接会,大大缓解融资难。各地还纷纷出台政策,为重点项目解决土地、能源等要素问题。

  外贸出口逆势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多元化市场战略成为走强的重要原因


  我省外贸今年一季度逆势增长,进出口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省商务厅外贸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原因在于我省出口产品结构有异于沿海,新兴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受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相对较小。

  产品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机电产品进出口74.1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占比从去年的65%提高到70%;出口同比增长73.5%,占比从去年底的59%提高到69%。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4.7亿美元,同比增长46.4%;出口同比增长1.1倍。

  特色优势产业支撑——电子产业出口同比增长2倍,钢材出口同比增长92%,钻机出口增长1倍。

  贸易方式多元化——在一般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他贸易项下尤其是外经出口和保税区转口货物进口增长较好,对外工程承包货物出口增长1.2倍,转口货物进口增长16倍。

  加工贸易成主要动力——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55.2亿美元,同比增长76.9%,其中出口成倍增长,达到32.9亿美元。

  稳定重点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我省对美国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对东盟出口7.6亿美元,同比增长47%;对拉丁美洲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57%。东盟超过日本跃升为四川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多元化市场战略成为我省外贸出口在市场疲软情况下走强的重要原因。

  百姓收入增速咋跑过了GDP增速?

  经济较快增长是收入提高的后盾


  今年一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超过同期全省经济增长13.1%的幅度。“全省经济的较快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后盾。”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认为,一季度,四川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坚实基础。

  新增企业较多,我省劳动力需求加大,城乡市场繁荣,给城乡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一季度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3.2万人,同比增长16.8%。城镇登记失业率4%,比上年末降低0.2个百分点。

  我省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完善,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稳步上调。至今年3月末,全省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51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

  蔬菜茶叶等农产品量增价涨,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动因。一季度我省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农产品价格依然上涨较快,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加权平均批发价同比上涨10.12%,猪肉价格累计上涨13.4%。得益于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新农合补助等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民负担减轻了,收入提高了。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态势进一步延续,前者同比增长18%,后者增长14.2%。“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熊建中说。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