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国首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 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张晓强表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对中国明年的粮食稳定生产没有大的影响。 播种面积不低于15.8亿亩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到2020年要确保中国的耕地1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要能够不低于15.8亿亩以上。 张晓强表示,对于中国国土利用,包括耕地如何到2020年能够确保18亿亩的红线,已经做出了统筹考虑。 对于如何协调保障18亿亩耕地目标和房地产业发展的问题,张晓强表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十个配套专项规划里面,其中有一个就是关于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这个规划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正在着手制订中。 张晓强还提到,我们不能简单地、消极地说不许城市化、工业化使用土地甚至于有限的耕地,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包括土地复垦等方式实现占补平衡,使一部分被占用的耕地通过各种方式在总量上得到补充。 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 《纲要》称,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稳步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必须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搞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 张晓强表示,结合中国的国情,总体考虑,为了保障中国粮食基本立足于靠国内解决,除了科技进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一系列措施,还是要采取支农惠农的政策,包括要逐年稳步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 在谈到最近国家发改委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的千亿资金时,张晓强表示,将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包括对于农村的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等,增加投资。也要对如南水北调这样一些重大的水利工程,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追加投资。同时要对优质粮食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及粮油储存设施等追加投资。 张晓强表示,当前的重点主要是在对于农村的民生改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外商投资要“趋利避害” 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明年的粮食稳定生产没有大的影响。 张晓强称,对于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领域,中国政府总的要求和精神是要趋利避害。 他分析说:一方面农业一些领域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管理经验和资金,提高了一些农产品生产的水平。但是,到目前为止,大体上中国食用植物油的有效加工能力中,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企业的比重超过一半,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的供应量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供应量占到60%,这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对于行业竞争、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保障供应,特别是价格稳定,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对此,政府对过去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张晓强介绍道,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2007年12月公布的新修订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就明确今后在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这个领域,只允许中方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