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08年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8-06-24    浏览次数:2
  鲁经贸技字[2008]283号     关于印发2008年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的通知 各市经贸委(经委):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十一五”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规划》精神,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2008年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指南    

  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十一五”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规划》精神,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着力攻克重大产业技术和装备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为工业经济增量的提高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为重点,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技术开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品。提升研发装备与设施水平,主要行业65%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进共性、关键性重点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达到25%,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达到60%以上;企业专利申报总数达到8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达到25%。
  三、工作重点
  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要突出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两项重要任务。把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二是围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目标。技术创新项目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会合攻关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技术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三是围绕推进技术成果产业这一目的。突出发挥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地位,面向市场开发选题、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加快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技术研发:
  1、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及关键技术。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依赖度。重点开发三废处理技术、脱硫技术、除尘技术、粉煤灰资源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洁净燃烧技术,电控柴油机平台技术,及太阳能、风能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研究开发与节能减排技术相配套的重大装备等。
  2、新型材料加工关键技术。围绕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及船舶、石油化工、服装纺织、食品加工及其它特色新材料产业领域,重点研究开发重大工程中的特殊结构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结构、工程和功能陶瓷,特种钢,复合材料,大规格预拉伸铝合金板材;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甲壳素纤维混纺织物染整技术、生物酶纺织品炼漂技术、利用纳米技术与等离子技术对纤维或面料染色加工工艺。
  3、生物技术。重点研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技术;开发新型肥料、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及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扩大现代生物技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开发多功能、保健食品为重点,加快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
  4、数控技术及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中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高速化关键部件、高速数控工具系统、数控加工和柔性加工系统测量技术;开发高速电主轴、大行程直线电机、高性能伺服电机等数控配套产品;开发过程控制系统、柔性加工系统、敏捷制造与可重构技术、虚拟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协同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
  5、船舶及配套产业技术。重点研究开发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散货船、特种船、游艇以及配套设备和原材料。包括船用中高速柴油机、大功率中速发电机、船用电站自动控制系统等船舶电站成套技术装备,船用智能柴油机等配套设备及高效螺旋浆推进系统、数字导航系统等。
  6、农业装备及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技术。现代农业装备,重点研究开发以大型、重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为主的农业耕收机械;以大棚、温室为主的调温、通风、保鲜设备及智能化系统。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关键技术,重点是研究开发粮油、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技术;植物蛋白与功能性大豆蛋白、果蔬高效脱水与制粉技术。
  7、其他重大产品及关键技术。落实《山东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围绕机械设备、化工、食品、材料、电子信息和服装纺织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七个产业链,重点研究开发一批重大技术产品和关键技术,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类科技、技术研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放大使用效应,积极支持重点技术和工艺攻关。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大对重大产业技术和装备研发的资金投入,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要达到3.8%以上,重点培育的技术中心企业达到5.5%以上。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各类民营、外资以及风险资本投入重大产业技术的研发,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外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2、加强对技术创新引导和服务,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06]6号)精神,加大《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实施力度,促进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抵扣政策的落实。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列支、技术开发装备折旧、新产品财税返还、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税等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实好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的报酬和奖励政策。
  3、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打造研发平台。着力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平台和载体作用。积极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加快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抓好超前研发和品牌培育;进一步发挥42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重点推进关键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联合行业科技力量,积极推进行业技术中心的开放式建设,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技术转移和辐射作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合,建立创新联盟。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着力提高产学研三方的合作实效。继续开展专题性产学研对接活动,提高产学研联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做好与大学科研机构签约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利用中国技术创新网、山东技术创新网和山东经贸网,开展网上交流和洽谈。大力推进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依托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建立多方共赢的创新联盟,参加国际技术联盟,接受技术外溢,加快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向我省的转移。
  5、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认真贯彻实施“泰山学者”建设系列工程的要求,依托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加快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已设置“泰山学者”岗位的企业,要充分发挥“泰山学者”岗位聚集、培养人才的作用,形成产业优势和人才作用的良性互动,加快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发挥企业引才引智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引进重点行业的紧缺人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队伍,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