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就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规划实施引导,大力实施“一产一策”,积极开展推进活动,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加大企业和项目帮扶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省工业加速“六化”(结构轻型化、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产品特色化、生产低碳化、资源集约化)升级步伐。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规划实施引导。
1.大力实施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帮助各设区市进一步明晰思路、明确目标、优化布局、落实措施,促进规划实施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等部门,各设区市政府
2.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产业链图,指导市县、园区理清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并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进一步延伸和壮大产业链。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各设区市政府
3.按照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及时调整和完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细化具体范围,确定所包含的行业、企业、产品,并抓紧开展产业统计工作,准确反映产业发展情况,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责任单位: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二)大力实施“一产一策”。
找准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快形成比较合理的特色产业体系,确保电子信息制造业、力争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力争过千亿元产业增加到9个,过百亿企业新增2户、过50亿元企业新增10户,着力打造30个过百亿元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各设区市政府
(三)积极开展推进活动。
着力搭建有特色、有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推进平台,吸引企业、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类优势资源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落实《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活动安排》,坚持省市联动、以设区市为主的有效模式,组织开展系列产业重大活动。
责任单位:各设区市政府,省工信委
2.由省领导带队,赴以色列、瑞士开展生物医药等产业招商推介活动。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商务厅
(四)深入推进协同创新。
1.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技术创新、检测检验、标准信息等方面支撑,推进一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科技厅
2.积极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全年新认定省级创新平台100家,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梯队培育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上水平上规模。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
3.强化省院士工作站(工业)建设。做大院士工作站规模,有效拓展产业覆盖领域,进一步强化产业、企业与院士的对接,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组织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
4.加快协同创新体建设。推动10个协同创新体建设,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5.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示范活动”。在南昌市、九江市选择80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通过集中培训、信息导入、专家诊断、现场辅导等形式,帮助企业建立创新体系,寻找创新路径,提升研发与创新管理水平,探索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
6.加强国内外先进关键技术的引进。加强对科技发达国家的“引技、引智”工作;鼓励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促进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在我省转移和产业化。建立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五)加大企业和项目帮扶力度。
1.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认定步伐。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800户,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2.进一步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重点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创业投资税收抵扣、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扣除等四项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责任单位: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科技厅
3.加大市场培育和开拓力度。进一步扩大省内光伏应用市场;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支持政策,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大力挖掘信息消费潜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财政厅
4.强化资金扶持。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继续争取做大资金总量,撬动银行信贷以及社会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实施。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
5.探索产业与金融对接新模式,做大工业投融资平台。筛选、组织有融资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组织开展与金融机构集中对接。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政府金融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对我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省市联动与部门协同,形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把握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各地要充分发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细分领域产业链图的指导作用,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现状,找准产业发展重点和路径,进一步明确思路、破解难题,力争在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布局优化、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差异化协调发展。
(三)强化工作举措,务求取得实效。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围绕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认真办好一批重大活动、重点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一批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