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镇村企业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07-19    浏览次数:4

京经信委发〔2011〕13号 

各区(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现将《北京市镇村企业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二○一一 年二月十五日 

  (联系人:王佐;联系电话:85235528 ) 

北京市镇村企业2011年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1年全市镇村企业发展改革工作,依据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农委《关于推进镇村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经信委发〔2010〕135号),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紧紧围绕镇村企业发展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着力实现突破,切实推动镇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镇村企业在北京市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思路 

  以推进北京市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主线,以促进京郊二三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推动聚集发展、调整优化结构、加强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体制改革、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创业等工作,确保全市镇村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镇村企业运行分析,强化镇村企业政策指导 

  加强运行分析。坚持统计数据月报、季报、年报制度,积极探索镇村企业统计指标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改进镇村企业运行分析的针对性。改进镇村企业运行分析会议制度,充分借用外脑,全面深化总量、结构分析,继续提高镇村企业运行分析的指导性。按照行业运行规律、区县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指标体系,探索实施重点企业监测,提高镇村企业运行调节的及时性。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交流沟通,强化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镇村企业统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直报系统建设,维护系统安全,完善镇村企业统计信息数据库,确保镇村企业统计信息的安全性。 

  强化政策指导。加强政策体系研究,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中央、地方的财税、金融、产业等各种政策。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将现有政策扶持重点向京郊镇村企业倾斜,并争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立足镇村企业与其它企业在“投资主体、社区关系、支农方式、吸纳就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深化研究,理清思路,提出政策建议。 

  (二)推动镇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促进聚集发展。从规划、产业、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镇村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标准,指导区县与市级开发区开展“牵手工程”,节约集约使用资源,深化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推动镇村企业实现聚集发展。从资源、项目、标准、管理、评价等方面建立资源共享系统,完善项目对接机制,落实企业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出台效能评价体系,切实加强镇村产业基地动态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有关优惠政策,整合有关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扶持一批镇村产业基地加快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依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郊区发展实际,深化都市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配套产业研究,定期提供镇村企业产业选择指南,科学指导镇村企业发展。支持镇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两化融合”,加强产学研结合,组建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产业政策、企业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实现结构升级和产业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镇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搭建市场平台,加强品牌建设 

  搭建市场平台。深化“农超对接”工作,探索“农超对接”长效机制,在规模、层次、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使更多企业受益。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贸易洽谈会、展销展览会,促使企业深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积极组织企业深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镇村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准。 

  加强品牌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四个品牌建设,围绕镇村产业基地、重要支柱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著名品牌产品等四个领域,加大政策、措施扶持力度,提高品牌经营水平,形成重要产业基地示范、重点产业支撑、龙头企业示范、名牌产品带动的发展新格局。 

  (四)深化镇村企业改革,加强中介组织建设 

  深化镇村企业改革。加强形势分析,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加大资产整合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加强政策指导,注重典型示范,推动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实现企业公司制改革,引导企业改制上市。加强实地指导,推广典型经验,指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中介组织建设。指导企业加强市场协会、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利益。认真研究落实与乡镇企业协会的工作合作机制,切实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镇村企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企业素质培训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举办银企合作活动,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镇村企业担保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贷款瓶颈问题,促使企业健康发展。鼓励镇村产业园区建设技术服务平台;支持镇村企业集中力量开展技术研发、转化、推广;建设镇村企业技术转移和交流服务平台。加强宣传报道,深入总结、及时推广镇村企业发展的典型经验,营造支持镇村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指导企业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镇村企业整体信用水平。 

  开展企业素质培训。充分发挥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各种作用,着力加强与区县沟通,有重点、有层次、有质量完成一定人次的培训任务,强化、提高企业改制上市、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产业升级等重要领域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帮助镇村企业招聘人员、选聘人才,支持引进吸收海外人才,培育和储备适用人才资源。积极推进镇村企业职业技能开发,加快镇村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镇村企业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服务平台。积极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等各类创业辅导机构建设,建立农民创业项目库,开展示范性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