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融资环境好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金融业运行情况
(一)总体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2012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65.3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增速及占比在第三产业中均排名第一。在京法人金融机构达608家,其中银行机构30家,证券业机构65家,保险公司59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72家。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6.4亿元,同比增长13.8%;赔付支出134.8亿元,同比增长11%。
(二)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有序推进,交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2012年上半年,36家各类交易场所总交易额近10340亿元,同比增长38%。北交所集团交易额达4843.7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累计成交项目853宗,交易额达3185.2亿元。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启动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并正式运营,6月末已有175家钢铁企业、铁矿石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成为平台会员,成交量达239.8万吨。北京石油交易所积极导入央企资源,累计完成交易额385.6亿元。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优化项目挂牌流程,累计成交额1.8亿元。
(三)股权投资机构继续聚集,投资活动趋于理性。
截至6月末,在京发展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达747家,较年初增加36家,管理基金规模10760.8亿元。2012年上半年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业活跃度有所降低,募集资金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都有一定下降,但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2.4%和23.3%,仍居全国首位。
(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作用得到发挥。
2012年上半年新批设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55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71.1亿元。截至6月末,48家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3亿元,比年初增加14.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7亿元,有效发挥了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作用。本市12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取得经营许可证,全部为5年期,注册资本金425亿元,行业总资产605亿元,净资产483亿元,在保余额达977亿元,通过建立“多体制竞合发展,多渠道综合服务,多层次立体监管”的融资性担保体系,有力促进了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市中小微企业融资。
二、融资工作情况
(一)非金融企业融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直接融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2年上半年,全市非金融企业融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债券融资6492.2亿元,A股股票融资403.9亿元,直接融资占比超过70%,较2011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从债券融资结构来看,非金融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1554.5亿元,中期票据1187.5亿元,企业债1030亿元,私募债618.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1810亿元,公司债(不可转)207.1亿元,可转债80.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3亿元。
(二)坚决落实调控政策,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6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1981.8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5452.3亿元,同比增长12.4%。从信贷期限结构来看,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有效满足企业短期经营性贷款需求。从信贷投向结构来看,6月末,本市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300.5亿元,同比增长42.8%;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498.3亿元,同比增长33%;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9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6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
(三)资本市场建设发展迅速,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
2012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净增A股上市公司18家,截至6月末总数达213家,居全国第二(江苏227家)。总股本超过2万亿股,总市值约10.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53.5%和39.4%。按板块划分,主板126家,中小板37家,创业板50家;按属性划分,央企81家,市属企业30家,民营99家,外地国资3家。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增挂牌企业27家,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达130家,全国场外市场筹备工作顺利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地区共5家企业通过备案申请,其中3家已完成发行,发行总额2.3亿元。
(四)融资协调推进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政银企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将本市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分解为轨道交通、文化创意等6个专题,并召开多场重大项目及融资需求专项对接会。协调推动保险资金投资本市基础设施、新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
三、重点领域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紧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着手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市政府联合9个部委即将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2012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成立,浦发银行中关村支行成立,示范区已有2家中关村分行,累计17家银行在示范区设立了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示范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8家,总数达到132家,其中创业板49家,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效应不断增强。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参与试点企业191家。示范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合作设立了19支子基金,总规模约77.3亿元,是引导资金承诺出资总额的近13倍。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建设国家文化金融创新中心的任务部署,《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即将印发实施,本市着手构建“九文”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二)创新构建民生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手段支持社会管理创新。
继续做好保障房融资任务落实工作。截至6月末,已有7家企业完成私募债注册发行,累计发行226.3亿元,为27个保障房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387.1亿元,同比增长25.3%。继续实施“三通”便民缴费工程,开通缴费业务达70项,深入全市社区和公共场所布放缴费终端,正在推出网上缴费、手机缴费等更便捷的缴费方式。开始实施农村基本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三个试点村试点启动以来共发生小额取款和账单查询等业务511笔,获得当地农户良好评价。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经营状况和产品创新进展领先全国。目前本市已有42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颁支付业务许可证,数量居全国第二(全国共196家)。
(三)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监管,推动股权投资和交易场所规范发展。
建立健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制度,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加快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和年检审核。认真组织36家各类交易场所开展清理整顿专项工作。
(四)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工作,加强金融应急体系建设。
会同一部三局、市公安局按季度开展金融风险排查。采取“疏堵并举和防治结合”的方法,有力推动了本市处置非法集资和非法证券经营案件,并稳步推进解决了若干金融积案遗留问题。成立中担投资信用担保公司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稳妥推进中担投资信用担保公司风险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