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办发〔2012〕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交通委制定的《北京市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2012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北京市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2012年工作方案
(市交通委 二〇一二年六月)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公交城市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意见》(京政发〔2012〕19号)精神,加快推进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着力提升本市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统筹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服务,协调公共交通高峰与平峰运力匹配、公交网络与节点换乘衔接,按照“提速度、增覆盖、减重复、重接驳、多样化”的原则,初步建成“快线、普线、支线”地面公交三级线网,构建与自行车、步行相配合的绿色公交出行系统,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减少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小客车数量,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交线网“提速度”工程。
1.试点建设快速公交通勤走廊。选择京开高速(菜户营桥至马家楼桥)、西南三环路(玉泉营桥至航天桥)部分路段施划公交专用道,调整优化31条线路公交车进入公交专用道行驶。待试点成功后,逐步扩大三环路施划公交专用道里程并优化调整沿线公交线路。
2.开展四环路主路施划公交专用道前期研究和沿线公交线路优化方案编制工作。以“四环路主路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放射线接驳”为原则,研究在四环路主路29处桥区增设公交车站和新建主辅路过街设施方案,以实现公交线路与规划建设的20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便市民换乘。启动二环路主辅路公交线路优化方案研究工作。
3.建成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4)和完善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3)设施。结合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开通,撤销线路3条、调整线路2条;结合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实现道路设施和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缩短线路3条、分段运营线路1条。
(二)实施公交线网“增覆盖”工程。
1.接驳年内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结合地铁站周边道路、场站设施建设,新开、优化一批线路,接驳地铁6号线,分流地铁1号线、八通线客流;接驳地铁10号线二期;接驳9号线与丰台科技园、丰台桥南和花乡地区。
2.结合新建公交枢纽场站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启用宋家庄、四惠等综合交通枢纽和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大运村等公交场站,优化线路7条。
3.新开一批服务社区的公交支线。结合道路、场站竣工情况,新开线路14条,方便35个小区居民换乘轨道交通线路和地面公交线路。
4.服务保障性住房等郊区新建小区的公交线路。协调有关区县政府落实公交场站、港湾、驻车点、掉头点、调度室等条件,新开公交线路8条,重点服务石景山燕山水泥厂保障性住房、通州大方居保障性住房、昌平沙河高教园新建小区,方便小区居民出行及换乘。
5.优化调整市郊公交线路。充分发挥“8”、“9”字头公交线路跨区域运输的优势,新开、调整、延长一批线路,为郊区县市民的长距离出行提供服务。
(三)实施公交线网“减重复”工程。
1.以德胜门“8”、“9”字头线路外迁为试点,优化调整市郊公交线路。待落实外迁公交场站用地后,对德胜门公交场站实施改造,撤销线路2条、缩短线路4条、调整线路3条、延长线路1条,以改善德胜门周边交通环境和秩序。
2.长线调短线,加快公交车辆周转。对重复且客运量明显下降的公交线路实行“长调短”,以减少线路途经堵点,缓解交通拥堵。西单至白颐路撤销1条线路、缩短3条线路、优化分段1条线路;结合前门、金融街地区交通疏堵改造工程,打开四新路路口中央隔离护栏,安装红绿灯,仅允许公交车辆左转,同时调整4条线路;为缓解学院路、京开高速辅路、平安大街、南中轴路、四环路等拥堵路段交通压力,对客流发生变化的长距离线路,缩短线路5条、分段运营线路2条。
3.局部调整既有线路。结合新建小区、轨道交通线路和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调整线路11条、延长线路2条。
4.增加单班快车配备,灵活安排线路运力。重点对长安街、京通快速路、京开高速公路、中关村大街等道路加发高峰快车,实现人多车多、人少车少。以长安街为试点,撤销线路1条、调整线路1条、分段运营线路1条。
(四)实施公交线网“多样化”工程。
结合重点功能区、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高峰限流车站等客流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30个方向的社区通勤快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五)实施公交线网“重接驳”工程。
结合交通疏堵工程站台改造、交通枢纽场站投入使用和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以及驻车换乘停车场建设,优化一批公交线路,调整一批公交站位,方便地面公交之间、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及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
(六)实施公交场站建设改造工程。
建成四惠、宋家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西红门、天宫院、立水桥、西二旗和小营等5座以上公交场站建设;改造规范20座以上公交场站;完成德胜门公交场站改造;完成国贸桥、航天桥和新兴桥立体公交换乘设计方案,力争年内实施。
(七)实施公交专用道等交通管理工程。
施划公交专用道30公里以上,并将专用道延伸至路口。建设公共交通信号优先系统,加大对违法驶入公交专用道车辆的查处力度。
(八)实施公交车辆更新工程。
研究制定公交车辆能源结构和车型结构优化方案;更新老旧公交车729辆,实现350辆液化天然气(LNG)公交车、400辆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营。
三、组织保障
成立市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布置相关工作。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交通委主任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市公交集团、市祥龙集团和城六区政府。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委,由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兆荣兼任办公室主任;推进小组下设线网优化组、设施改造组和提升服务组。
四、工作机制
(一)城六区政府负责发动辖区街道(乡镇)、社区共同参与,广泛征求地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建议,并将汇总情况及时报推进小组办公室。
(二)线网优化组研究提出地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计划,报推进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三)设施改造组负责结合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计划,提出公交场站、附属设施改造、公交专用道施划和车辆更新等计划,报推进小组审定后实施。
(四)提升服务组研究提出加强对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行业监督、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意见,报推进小组审定后实施。
(五)推进小组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负责对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并研究提出下一年度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计划。
(六)推进小组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年终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