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回收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回收了问卷27份,有效问卷19份。由于此次调查结果回收的数量有限,只能说明个别的情况,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部分数据的结果百分比大于100%,是由于题型为多选。
从参与此次调查的人所属行业类型来看,从事工业与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均有8家,占到29.6%,另外有3家是农、林、牧、渔类型的企业,占到11.1%,批发业的有2家,建筑业的有1家。
这些受访者所在的企业当中,有22家也就是81.5%的单位是私人控股,集体控股的有2家,外商控股的有1家。
从这些受访者单位的规模来看,微型企业有14家,占51.9%;中型企业7家,占25.9%,小型企业有5家占比为18.5%。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融资:少有企业走的难路
从企业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看,79%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是困难的,只有21.1%的受访者认为融资的难度一般,没有受访者认为融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其原因,89.5%的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缺乏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认为“银行缺少针对小微型企业的放贷流程”的占到57.9%,排列第三的原因是“小微型企业上市融资手段和途径困难”。另外,“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以及“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从受访者所在企业来看,在近两年内进行过融资活动的企业有3家,占15.8%,其中成功融资的有两家。从融资的方式来看,民间借贷是最主要的,其次是信用担保,另外也有在国内国外银行贷款以及股权出让和增资扩股的形式。
企业融资,最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研发),其次是归还拖欠款项和投资于新的市场机会。
(二)企业发展何去何从:本行业之外的投资或者开展新业务
调查显示,近一年有36.8%(7家)的企业在本行业之外进行投资或开展新业务,有63.2%的企业(12家)没有开展过。
开展新的业务,集中在工业的占到57.1%(4家),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比为28.6%(2家)。
开展新业务的目的:“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占到57.1%(4家),“规避风险”、“获取更高报酬”的均占28.6%(2家)。
(三)企业经营场所归属情况
参与此次调查的企业中,有89.5%(17家)企业经营场所的归属是租赁取得的,“房屋自建,但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占比为10.5%(2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42.1%(8家)企业“不存在用地问题”,36.8%(7家)企业存在“出让地价高,企业难以承受”的问题。
(四)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形势严峻
1、经济外环境
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企业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其中 “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与“加大创新力度,突出主业优势”是最常用的手段,分别占到73.7%和68.4%。另外,调整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也被部分企业采用。
2、原材料
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波及最广的是“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占到52.6%;其次是“企业无法提高产品售价,导致企业盈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占47.4%,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还影响了“企业无法相应提高产品售价,导致企业盈利小幅下降”以及“企业提高了产品售价,但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影响了销量”。
(五)企业科研:举步维艰
参与此次调查的企业中,有73.7%(14家)的企业在近一年中有科技开发活动,有64.3%(9家)企业建立了科研机构或者部门,在过去一年里企业从事科研活动人员增加的比例是50%(7家),这说明大多数的小微型企业比较重视科技开发。企业在重视科研开发的同时也要与自身的状况相结合。
从调查来看,目前小微型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另外“缺乏战略合作伙伴”、“风险大”以及“缺乏技术标准、难以通过国家认证”也是较大的问题。在小微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环节,建议政府中可以从这些方面,为小微型企业搭建更好的平台,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六)企业员工素质与报酬:水涨船高
调查显示,42.1%(8家)的企业全部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在90%-100%,15.8%(3家)的企业全部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在10%以下。这说明小微型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当然也与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有较大的关系。
总体来看,当年的劳动报酬增加的企业较多,占到73.7%。随着劳动报酬的增加,企业当年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有所增加的,达到89.5%。
尽管企业劳动力成本在增加,但是企业招聘的难度却仍然较高。招聘有难度更明显表现在“技术人员”上。招聘难的原因有很多种,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最主要的,占到89.5%,其次是“单位招聘岗位与求职者需求岗位不匹配”占到78.9%。政府部门可以在“单位招聘岗位与求职者需求岗位不匹配”的问题上有所作为。
(七)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增加成本还是投资
调查显示,有73.7%(14家)小微型企业采用了信息化手段进行内部管理,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企业资源管理。
目前小微型企业认为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增加企业成本”占68.4%,另外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性”也存在较大的质疑,达到57.9%。另外,“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信息化技术力量不足”也是较大的问题。信息化到底是导致了小微型企业的成本增加还是应该理解为一种投资,会带来回报?政府或者行业协会,是否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引导?
(八)企业电子商务化现状:把握时代脉搏
参与调查的企业当中,有47.4%的企业,上网主要的活动是收发电子邮件、获取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信息,有42.1%的企业是获取商品和服务信息、向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事项。
从业绩来看,有42.1%的企业没有通过电子商务来销售产品和服务,通过电子商务达到销售总额20%的企业占到21.1%(4家),达到20%-40%的企业占到15.8%(3家)。有4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由此可见,目前小微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程度,还有较大的区别,政府要考虑如何引导相关企业了解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创造效益。
(九)企业发展与政府支持:在发展中寻找定位
企业在了解相关的企业政策信息时,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新闻媒体”,这一比例占到57.9%,其次是“行业协会”的,占21.1%。企业通过政府部门的网站来了解信息的比重相对较低。这说明政府网站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信息内容方面,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信息主要是“政策、法律信息”占到78.9%,其次是市场信息,占73.7%,另外技术信息与融资信息业占较大的比重。
此外,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42.1%的企业享受了政府支持政策。仍有57.9%的企业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支持政策。
从总体来看,目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是“税费负担重”以及“资金紧张”分别占到68.4%、52.6%,除此外,“经营成本上升”也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的“加大补贴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措施,呼声最高,均占到78.9%,另外是“增加对本行业的投资力度”占到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