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花卉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首都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尽快将花卉产业培育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对于提升首都经济辐射影响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进一步促进本市花卉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 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着眼于国内外花卉市场和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企业为龙头,坚持把优化结构与自主创新、拓展规模与市场引领、集约发展与塑造品牌、示范带动与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花卉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和全面升级,构建具有观光休闲和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的都市型现代花卉产业体系。
(二)功能定位。
紧紧围绕花卉产业研发创新、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消费服务四大环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投资推动、贸易带动、消费拉动、政策调动”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全国优新品种研发、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的创新辐射中心,全国优新种球、种苗、高档盆花和优质切花设施栽培的高端生产中心,全国花卉交易物流、信息咨询和花卉文化创意服务的市场消费中心,努力使本市成为引领全国花卉产业自主创新与高端生产的示范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卉文化创意、消费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三)发展目标。
落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农业产业的总体布局,引导建设两个一级花卉交易中心,着力打造山区和平原两大花卉产业发展带,高标准建设一批花卉生产观光示范园区(镇),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花卉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使全市花卉生产总面积达0.667万公顷(10万亩),生产总值达30亿元,年交易额突破150亿 元。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花卉研发创新体系。
1.强化本地优势栽培品种自主研发创新。提高花卉种球、种苗、种子等优势产品原种进口替代能力,力争每年推出3至5个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花卉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花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2.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优质花卉品种及先进育种技术,开展种苗国产化繁育及育种创新,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100个。
3.大力加强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推广。针对本市主要花卉栽培品种,深入开展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制定并推广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4.鼓励开展专用设施与配套技术研发创新。积极开展花卉生产温室设施设计和建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持续推进花卉产业配套技术创新,重点支持花卉生产基质、肥料、采后保鲜处理、冷链物流设备等关键环节的配套技术取得突破。
(二)升级花卉生产经营体系。
1.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优质鲜切花的标准化生产,扩大出口型花卉生产规模,做大做强高端精品花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花卉的种球、种苗生产,扶持发展月季、菊花等功能性花卉,以及草本花卉、观赏花灌木的优新品种专业化生产。
2.坚持外向高端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设标准化的花卉产品出口基地,带动本市花卉生产提质增效。完善花卉产品出口配套服务,建立花卉出口“绿色通道”。
3.大力发展花卉加工业。扶持茶菊、干燥花等花卉初级加工产品的产地化生产。扩大玫瑰精油、万寿菊食用色素等花卉深加工产品生产规模。探索药用、食用花卉等特色花卉产品的加工生产,鼓励开发功能性花卉食品和饮料。
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京花”品牌体系,支持“京花”品牌的营销推广。加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支持现代花卉生产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加强花卉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
5.发展花卉示范园区(镇)。依托现有优质资源,在全市重点发展五大花卉生产观光示范区,建设十大特色花卉专业乡镇,培育一批花卉龙头企业、专业村和生产示范基地,做到区域布局合理、特色品牌突出、资源利用高效。
(三)完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
1.打造一级花卉交易市场。在本市南部和北部打造两个标准化、现代化的全国性一级花卉产品交易市场,吸引国内外大型花卉企业长期入驻。推行大宗花卉产品和花卉精品拍卖、远程交易等现代交易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2.规范二级花卉综合市场。统筹整合本市现有花卉市场,规范、发展以个体经营为主、集批发和零售于一体的花卉综合交易 市场,满足花卉交易和消费需求。
3.建设花卉专营网络和零售业态。引导建设花卉品牌园艺中心,开展花卉产品、花卉资材的销售及花艺设计等花卉文化创意服务项目。引导建设连锁经营标准花果店,推动花卉产品、果品、蜂产品等特色农林产品复合经营。鼓励发展针对个人消费和小规模集团消费的终端零售交易,规范并支持花卉租摆服务、园艺超市、花卉工艺坊等新型零售业态发展,积极推广花卉与其他商品联合营销的销售模式。
4.完善花卉专业物流服务。支持一级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专业化冷链运输体系、包装与储运信息系统等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花卉综合市场配套体系建设,规范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优化花卉消费环境体系。
1.支持传统消费升级发展。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食用、药用花卉的应用与服务,培育发展特色消费市场,促进消费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全面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2.鼓励花卉文化创意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卉文化推广活动,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花艺工程等多种服务,引导花卉消费。
3.引导花卉旅游体验消费。推动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广花卉观赏、花卉采摘等特色旅游活动,鼓励建设一批花卉主题公园和花卉景观观赏区。
4.大力开展花卉会展活动。举办好月季文化节、菊花文化节、郁金香文化节以及迎春年宵花卉展等“三节一展”活动,积极申办国内外大型花卉展会。
(五)创新花卉产业组织体系。
1.深化产学研农合作机制。完善科研创新机制,建立花卉育种研发专家顾问组及研发团队,支持花卉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扶持“公司 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2.推进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花卉行业协会,加强花卉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扶持发展各类花卉细分产业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构建信息共享和生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组织企业和农户开展订单式花卉生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3.完善社会化管理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咨询中介机构和花卉企业开展市场调查与产业研究。加强花卉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花卉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完善花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花卉业研发总部和流通企业落户,带动全市花卉研发、生产、流通等产业链优化升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相关区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花卉产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农业结构布局调整、沟域经济建设等相关规划,统一研究,整体推进。市有关部门要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整合资源、集成政策,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发展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
明确花卉产业投入方向,重点支持花卉新品种研发、市场体系建设、出口创汇奖励、花卉产业园区建设。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首都农业投融资平台,统筹使用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花卉产业发展。
(三)加强人才保障。
加强对花卉生产、流通等重点环节专业人才的培养,推行培训上岗制度,提高花卉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花卉标准的制定与示范推广,引导现代花卉企业开展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花卉产品MPS(观赏植物生产环保项目)认证及其他有关认证工作,不断提升本市花卉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