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博II优767等水稻品种审定通过的通告

发布日期:2012-04-05    浏览次数:3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

博II优767等水稻品种审定通过的通告

琼农字〔2012〕37号 

  水稻品种博Ⅱ优767、永丰优华占、福龙两优3381、中浙优1号、博优778、龙两优031、川绿389A和川106A业经海南省第四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粮油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通告。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1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博II优767

  选育单位: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

  品种来源:博IIA×中种恢767

  特征特性:博II优767在试验中的曾用名为博II优155,属籼型感光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2-133天,与博II优15(CK)相当。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较好,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6.53万,平均株高108.5cm,平均穗长23.3cm,每穗总粒数143.5粒,结实率73.0%,千粒重23.8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5级,叶瘟7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7级,纹枯9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6.3%,垩白粒率35%,垩白度3.2%,直链淀粉20.2%。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22.77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5.98%,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50公斤,增产点比例83.3%。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63.69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5.42%,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2.98公斤,增产点比例8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3.73公斤, 比博II优15(CK)增产9.0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根据当地习惯与博Ⅱ优15同期播种,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作晚稻秧龄25天。分蘖力一般,可适当密植,插植规格5×6寸,保证基本苗6万左右,争取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适量施壮籽肥。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露晒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充实度。4、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稻瘿蚊、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沿海种植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2-133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丰产性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中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一般。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上适播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2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永丰优华占

  选育单位: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永丰A×华占

  特征特性:永丰优华占在试验中的曾用名为田丰优93,属籼型感光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3-134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7.91万,平均株高98.4cm,平均穗长22.3cm,每穗总粒数133.1粒,结实率69.3%,千粒重21.7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4级,叶瘟7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9级,纹枯9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54.2%,垩白粒率26%,垩白度4.2%,直链淀粉17.2%。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32.58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12.79%,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64公斤,增产点比例100%。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57.56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3.64%,达显著水平,日产量2.93公斤,增产点比例50.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8.99公斤,比博II优15(CK)减产3.6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根据当地习惯与博Ⅱ优15同期播种,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作晚稻插秧秧龄约20天左右,抛秧秧龄约15天。栽插插植规格5×6寸,保证基本苗6万左右;抛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于1.8科。3、肥水管理:原则上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注意看苗情补施保花肥。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4、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稻瘿蚊、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沿海种植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3-134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丰产性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中抗苗瘟,轻感穗颈瘟,在三亚和中海香试点重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达国优三级。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适播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3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福龙两优3381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

  品种来源:福龙S2×龙恢3381

  特征特性:属籼型感温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1~132天,比T优551(CK)短2-3天。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8.12 万,平均株高109.4cm,平均穗长21.8cm,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75.4%,千粒重28.0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3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9级,纹枯9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41.9%,垩白粒率45%,垩白度4.0%,直链淀粉16.9%。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44.83公斤,比T优551(CK)增产0.78%,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69公斤,增产点比例100%。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72.44公斤,比T优551(CK1)增产2.81%,未达显著水平,比特优009(CK2)增产4.78%,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20公斤,增产点比例8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93公斤,比T优551(CK)增产1.4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作晚稻秧龄25天。插植规格5×6寸,保证基本苗6万左右,争取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适量施壮籽肥。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露晒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充实度。4、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稻瘿蚊、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沿海种植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1~132天,比T优551(CK)短2-3天。丰产性较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抗苗瘟,轻感穗颈瘟,在中海香试点重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一般。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4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中浙优1号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种单位:海南万穗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浙A×航恢507

  特征特性: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6-131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8.74万,平均株高103.4cm,平均穗长22.8cm,每穗总粒数107.4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5.2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4级,叶瘟5级,穗颈瘟4级,白叶枯7级,纹枯7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49.1%,垩白粒率13%,垩白度1.0%,直链淀粉13.4%。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09.83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6.86%,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47公斤,增产点比例66.7%。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44.89公斤,比博II优15(CK)减产0.03%,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2.84公斤,增产点比例66.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6.80公斤, 比博II优15(CK)增产1.3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在海南作晚造种植应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播种,亩用种量插秧1-1.5公斤,抛秧1.5-2公斤,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插秧秧龄20-25天,作抛秧应在2.5-3片叶之间下田。插秧规格为5x4寸。3、肥水管理:插秧前耕作时亩施25公斤过磷酸钙和1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插秧后5天亩施10公斤尿素以促禾苗早生快发,中期亩施10公斤氯化钾,视苗补施少许氮肥,够苗排水晒田练苗,以使禾苗茎干粗壮,穗大粒多,抗风抗倒。4、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稻蓟蚂和三化螟虫,中后期注意防治卷叶虫、稻飞虱和纹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6-131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丰产性较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中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一般。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适播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5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博优778

  选育单位(个人):三亚市良种开发中心、李武彬

  品种来源:博II A× R778

  特征特性:属籼型感光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2~134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6.16万,平均株高106.2cm,平均穗长22.3cm,每穗总粒数159.2粒,结实率67.5%,千粒重21.8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6级,叶瘟6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7级,纹枯9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57.3%,垩白粒率35%,垩白度3.8%,直链淀粉19.6%。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42.89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3.65%,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80公斤,增产点比例60.0%。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53.69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2.52%,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2.89公斤,增产点比例50.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3.27公斤, 比博II优15(CK)减产5.3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根据当地习惯与博Ⅱ优15同期播种,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作晚稻秧龄25天。插植规格6×6寸或6×7寸,插足基本苗,双株植。3、肥水管理:下足底肥,播前追施面肥。播种后二叶一心起,追施分蘖肥,插后5-7天,亩用尿素12斤加除草剂混合追施,插后12天-15天,追施第二次,亩用尿素18-20斤加复合肥15斤混合施用,增加分蘖,分化进入六期后(见苞)插种前亩用氯化钾15斤-20斤可追施,增加谷粒重。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露晒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充实度。4、防治病虫害:早期防虫害为主,封行后防虫害和病害一起进行,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亩用三唑磷或硫酸锌2两加吡虫啉30克加水50斤喷雾两次,病害主要是白叶枯、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亩用叶枯宁2两加水50斤喷药,百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用井岗霉素可防治,稻瘟病用三环唑等防治。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2~134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丰产性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中感苗瘟,轻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一般。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上适播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6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龙两优031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

  品种来源:龙S×R031

  特征特性:属籼型感温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2~132天,与T优551(CK1)相当,比特优009(CK2)短1-2天。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8.81万,平均株高102.9cm,平均穗长22.7cm,每穗总粒数130.0粒,结实率74.2%,千粒重23.9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2级,叶瘟6级,穗颈瘟5级,白叶枯7级,纹枯9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0.5%,垩白粒率8%,垩白度0.9%,直链淀粉20.4%。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32.39公斤,比T优551(CK1)增产0.15%,未达显著水平,比特籼占25(CK2)增产2.23%,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58公斤,增产点比例75.0%。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57.92公斤,比T优551(CK1)减产1.20%,未达显著水平,比特优009(CK2)增产0.69%,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3.03公斤,增产点比例50.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6.58公斤, 比T优551(CK)增产3.3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作晚稻秧龄25天。插植规格5×6寸,每蔸插2粒谷的秧,保证基本苗12万左右,争取每亩有效穗18-21万左。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适量施壮籽肥。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露晒田、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充实度。4、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稻瘿蚊、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沿海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2~132天,与T优551(CK1)相当,比特优009(CK2)短1-2天。丰产性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达国标三级。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7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川绿389A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F32B与IR64杂交的F1作母本,保持系F32B作父本杂交,F6选优异单株与野败型川21A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川绿389A在海南省春播, 播种至抽穗历期78天,主茎总叶片数约12.8叶。株型紧凑适中,分蘖力强。叶片浓绿,剑叶大小中等。叶缘、叶鞘、稃尖及柱头紫色。平均株高60cm,穗长25-26cm,穗平着粒数150粒,相应保持系川绿389B千粒重26.5g,籽粒为长粒型。柱头外露率80%,其中双外露率49%。开花习性好,花药乳白色,花粉败育以典败为主,少量圆败。套袋自交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不育系不育性较稳定,可恢复性较好,配合力较强,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琼审稻2012008

  作物种类:稻

  品种名称:川106A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IR58025B作母本,优质香稻保持系宜香1B作父本杂交,F6选优异单株与D型川香28A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D型三系不育系。

  特征特性:川106A在海南省春播, 播种至抽穗历期80天,主茎总叶片数约13.0叶。株型紧凑适中,分蘖力中等。叶片浓绿,剑叶大小中等。叶缘、叶鞘、稃尖及柱头无色。籽粒细长型、有中短芒。平均株高65cm左右,穗长25-26cm,穗平着粒数120粒,相应保持系川106B千粒重24g。柱头外露率78%,其中双外露率46%。开花习性好,花药乳白色,花粉败育以典败为主,少量圆败。套袋自交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不育系不育性较稳定,可恢复性较好,配合力较强,通过审定。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