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信委:关于加快页岩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3-07-03    浏览次数:3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页岩气装备是专门用于页岩气勘探、钻完井、开发等环节的各类仪器设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页岩油气开发的战略部署,抓住我国页岩气大开发带来的重要机遇,加快我省页岩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页岩气装备发展的必要性

  (一)加快页岩气装备发展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美国是世界上页岩气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掌握页岩气开发技术最先进、装备水平最高的国家,目前页岩气勘探、钻完井、开发等高端成套装备多被美国公司垄断。我国页岩气开发尚处起步阶段,先进开发技术和高端成套装备的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随着页岩气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页岩气装备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加快发展自主页岩气装备,不仅会大大降低我国页岩气开发成本,促进页岩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还能迅速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页岩气装备发展是保障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迫切要求。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实现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到2020年力争达到600-1000亿立方米。据专业机构分析,2012至2020年全国页岩气开发生产装备总需求量约2000亿元,2020年当年需求量约600亿元,将形成一个较大的新兴装备市场。

  (三)加快页岩气装备发展是加快我省石油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省是石油装备制造大省,截止2012年底,全省石油装备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0多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多亿元,占全国的40%。其中30多家企业的产品可直接或进行适应性改造后用于页岩气开发,产品销售收入108亿元。加快发展页岩气装备,既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我省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也有利于加快我省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品优化升级,打造产业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围绕巩固扩大现有优势和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最大、国际知名的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指导,研究制定促进页岩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相结合。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开展产学研用技术合作,支持与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3.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产业园区、骨干企业、成套装备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三)目标

  1.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15年,全省页岩气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其中对外出口占40%;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其中对外出口占50%。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力争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3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0家,初步建立起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20年,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6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30家,具有自主研发轻量化、电气化、智能化、节能型系列成套页岩气装备能力,重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

  3.建成五大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依托骨干企业,整合资源优势,将东营、青岛、烟台、潍坊、德州培育成为自主创新体系完善、产品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各具区域特色的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

  4.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政策扶持,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开发能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5年有8-10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其中过20亿元的5家;到2020年有10家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过20亿元,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5家。

  三、发展重点

  根据国内外页岩气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我省产业实际,我省页岩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培育三类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五大制造基地、做强六类关键装备、做大生产性服务业。

  (一)培育三类技术创新主体

  支持烟台杰瑞、山东科瑞、胜利高原等骨干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人才、资金和设备投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页岩气装备领域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五院一中心”(地质科学研究院、物探设计研究院、钻井工艺研究院、采油工艺研究院、勘察设计研究院和技术检测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有关企业加强页岩气开发工艺技术和装备研究,搭建全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有关市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到当地建立分支机构,扶持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建立联合技术开发机构,借鉴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带动我省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建设五大装备制造基地

  根据我省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突出特色,壮大优势,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原则,着力打造东营、青岛、烟台、潍坊、德州五大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

  1.东营基地。以页岩气系列专用钻机、大型压裂车组、连续油管车、油气专用管、测录井仪器设备、封隔器、燃气发电机组、钻井配套自动化工具、特种车底盘等产品为重点,积极支持山东科瑞、胜利高原、胜机公司、胜利孚瑞特、胜利伟业等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石油装备产业基础好、企业集中度高的优势,在深化和扩大与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合作上实现突破,向集研发、制造、工程技术服务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发展,尽快打造成我国最大的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油气钻采和测录井装备制造基地。

  2.青岛基地。以快速移动钻机、大型压裂车组、高压压裂泵、海上平台起重机、井架、绞车等装备为重点,积极支持青岛开发区加快海西湾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支持鲁辉能源、青岛天时、青岛金王等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系列化装备生产能力。发挥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对外合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吸引国外先进勘探监测仪器设备公司到青岛投资,引导当地电子信息企业围绕页岩气装备配套,大力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电动控制系统、电子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加快页岩气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国际大公司在青岛建立科研机构,尽快把青岛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制造和开发方案设计与工程技术服务基地。

  3.烟台基地。以大型压裂车、高压压裂泵、混砂车、固井车、液氮泵送设备、连续油管作业设备、高空智能排管系统、自动化控制仪表车、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天然气压缩液化设备、油气输送控制装置等产品为重点,积极支持烟台杰端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建山东省页岩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加快发展,提高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发挥沿海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合作,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固井压裂成套装备及压裂液环保处理设备制造基地。

  4.潍坊基地。以大功率发动机及发电机组、钻井泥浆泵、钻杆、连续油管、高抗挤毁套管、高强度高韧性套管、特殊密封螺纹套管、防喷作业机、修井机、洗井修井机、捞沙作业机、磁选设备等产品为重点,积极支持潍柴动力、山东墨龙、青州石油机械、山起重型、三田临朐等公司,加快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大力研发高性能产品,发挥机械工业基础好、制造能力强的优势,推进联合重组与对外合作,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引导有关企业加快开发生产压裂车用发动机、发电机组、变速箱、压裂液处理、页岩气回收利用等装备,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全球供货能力的发动机、油管和钻井泥浆泵及相关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5.德州基地。以螺杆钻具、钻井泥浆泵、堵水泵、调压泵、调剖泵、井架底座绞车天车转盘联动机、钻采助剂等产品为重点,积极支持联合石油机械、远征石油设备、陆海石油装备等公司,加强与页岩气整机及成套装备生产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尽快发展成为井下作业设备及专用工具制造基地。

  (三)做强六类关键装备

  1.勘探设备。支持威海双丰物探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围绕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数据解释、储层评价等工程勘探重点环节,加快发展地震勘探采集系统、可控震源、地震钻机、地震软件、地震仪、检波器、传感器和辅助装备,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实现勘探设备向高精度、高智能、集成化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勘探设备生产企业和产品,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钻完井装备。支持山东科瑞、胜利高原、青岛天时、东营海鑫、胜利孚瑞特、山东墨龙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巩固大型撬装钻井平台、超深井钻机、极地低温钻机、套管等装备优势,加快开发全液压钻机、丛式井钻机、斜直井钻机、快移钻机、模块钻机、电动钻机、轨道式移运钻机等钻井装备,根据我国页岩气藏的地质特点,推动钻井装备向轻量化、电气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带动钻机配套装备(如顶驱、泥浆泵、排管装置、铁钻工等)、旋转导向系统、钻井配套自动化工具等关键功能部件加快发展。依托石油大学、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等单位,加快研究定向钻井、旋转地质导向钻井、井眼控制、井壁稳定等钻完井技术,促进低成本开采工艺及高端成套装备快速产业化。

  3.测录井装备。支持胜利伟业、鲁南瑞虹等骨干企业,扩大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综合测录井技术和随钻无线测录井技术研究,加快发展随钻测井系统、成像测井系统、近钻头随钻测井仪、电磁地质导向仪、超小型地质导向仪、综合测录井仪、存储式测井仪、快速录井仪、随钻录井仪、色谱录井仪等装备,提高测录井设备及相关仪器的可靠性、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推进高端测录井设备加速产业化,打破测录井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4.固井压裂装备。支持烟台杰瑞、胜利高原、胜机公司、青岛天时、青州石油机械等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油气开采企业及发动机等配套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密切跟踪国内外固井和压裂技术发展新动向,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发展大型压裂成套装备(压裂泵车、混砂车、控制仪表车、管汇车)、连续油管作业车、固井车、泡沫固井设备、固井辅助装备、泥浆泵、压裂液水处理设备、氮气泡沫压裂泵车、液氮泵车、供液和输砂装置、柱塞泵、压裂泵、70MP以上大口径非常规压裂井口、压裂管柱、安全配套装备等产品,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技术性能,增加国产设备配套比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名牌产品。

  5.生产作业装备。支持德州联合石油、陆海石油装备、宏达科技、威马泵业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油气分离器、螺杆钻具、连续油管作业工具、可钻式桥塞、封隔器、防喷器及控制系统、扶正器、内管法注水泥器、生产监控等装备;鼓励现有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加强与油气开发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合作,加快开发压裂液处理、井口燃气回收利用等节能环保装备,促进页岩气产业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6.电控设备与专用工具。支持北辰机电、鲁南瑞虹、双丰物探等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省内外电子仪器仪表和电子信息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开发生产监测仪器、仪表、遥控监测、电动传送、智能控制、数字控制等产品,拓宽产品领域。支持新大管业、山起重型、山东昌润、山东九环、山东赛瓦石油工具等企业,加快发展输气管道、压缩机、压力容器、冷却机器、起重、吊装、制冷、工业防爆等产品,加强与油气开发和装备生产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耐温、耐压、耐磨、耐久性能,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链。

  (四)做大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烟台杰瑞、山东科瑞、胜利高原、青岛天时、青岛金王等企业,加大与国外页岩气装备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们既开发生产装备又提供地层评价、数据分析、增产服务、人才培训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先进经营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不断提高装备研发生产供货能力的同时,加快开发定向井、欠平衡钻井、钻井液完井液、完井录井、钻完井综合技术研究、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多段压裂、清水压裂、同步压裂、无水压裂、储层优选评价、排采增产等页岩气开采工程技术,开展生产作业技术培训,尽快由单一设备供应商向集综合开发技术研究、装备制造、油气开发整体解决方案、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服务商转变,提升我省在能源开发生产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页岩油气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页岩气装备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推进页岩气装备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结合本市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利于促进页岩气装备发展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等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工作协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企业联合建立山东省页岩气装备产业联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全省页岩气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和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提高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跟踪研究分析国内外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和最新技术,建立完善页岩气开发技术与信息交流机制。鼓励吸引国际大公司来我省建立研发机构,围绕页岩气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加强技术攻关,尽快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全省页岩气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省级财政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建设、重大首台套装备产业化等。有关市也要加大支持页岩气装备发展的力度,优先安排项目、土地、资金、水电等生产要素,落实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增值税抵扣和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协调金融机构保证重点企业信贷供应,支持页岩气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实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企业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营销战略,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突出重点市场,有步骤、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突破。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企业积极与国际大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大公司的成熟技术、经验、信息和渠道,迅速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重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进行对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大规模地开拓国内新兴市场。学习先进营销理念和现代营销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努力把山东打造成世界闻名的页岩气装备品牌集聚地。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和外地优秀人才到山东投资发展和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着力引进有在国内外页岩气装备制造研发机构或大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人才共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广招高素质页岩气装备制造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2013年5月31日

 

  附件:【文件扫描件,请点击下载】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