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为本强服务 求真务实促发展
省经信委
(2013年7月26日)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经信委扎实开展“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活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30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条”政策,上半年我省工业在全国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实现争先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5%,增速居全国第2、中部第1,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1.5个百分点。当前工业形势有喜有忧,可以概括为“三二三”:
三大亮点:一是民营经济贡献大。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9.2%,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7%,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1.6个百分点。二是新增企业贡献大。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5户,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9.7%。三是新兴产业贡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9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5个百分点。
二个上升:一是资金占用上升。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3441.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应收账款增长16%。二是经营成本上升。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1.4%,增幅比一季度高1.9个百分点。
三个下降:一是产销率下降。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二是产品价格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7.8,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三是技改投资下降。完成技改投资1848.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2%,增速较一季度下滑9.7个百分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工业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对我省来说,工业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既有眼前困难、也有发展机遇;既有宏观环境问题,也有企业自身问题。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千方百计做好保企业、稳增长各项工作。
一是抓产销结合。在省内继续开展一月一促销活动,发挥政府采购导向作用,组织省内重点工程与省内钢铁、汽车、水泥、有色、家电等企业对接,实现“互采互用、互为市场”。在省外举办安徽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推动我省汽车、家电、纺织、建材、农产品进入东北和西部地区。引导电力企业多购省内煤,拿出10%发电量与采购省内电煤挂钩,落实省内电煤供应合同5200万吨以上。加大城乡电网改造,改善供电质量,扩大空调等电器使用。办好下半年合肥家电博览会,吸引省外知名家电企业向安徽转移,推动安徽家电销往全国,建成家电产销大省。发挥233户大企业龙头带龙尾作用,先期推进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14户大企业与省内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销一体。
二是抓远近结合。既要立足当前,保企业、稳增长;又要着眼长远,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练内功、调结构。坚持经济运行月调度、季督查,加强煤电运衔接,加大工业投资,落实各项惠民利企政策,对有市场企业促其开足马力开拓市场,对已竣工企业促其尽快投产达效,对在建项目促其快建完工,对小微企业促其规下变规上,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户、10亿元以上企业50户,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00亿元,增长20%以上,实现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业增长目标。启动实施工业和信息化“万千百十”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语音、新型平板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中药、现代食品、云计算等一批高成长、高回报、高技术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安徽工业经济升级版。
三是抓政银企结合。认真落实国务院“金10条”和马凯副总理关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讲话精神,发挥政策叠加和杠杆效应,搭建中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注册登记、人才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节能环保等信息资源,健全和完善增信机制,及时向金融部门推荐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主动加强与徽行、建行、招行合作,把省产业集群8000万专项资金作为担保金放大使用,可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额度8亿元以上。联合省财政、金融、担保部门和市县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用足用好现有的70亿元规模国有担保资金,如果政策到位,可解决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350—700亿元。
四是抓产学研结合。今年各地都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凭借技术领先、科技创新,逆势上扬,保持高速增长。因此,要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联盟,坚持以供给促需求,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支持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年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9个,认定省级新产品200个、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以上。开展 “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以设计促开发,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帮助三洋荣事达、鸿润集团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强军民结合,加快38所、41所等高技术军工企业成果的民用转化。
五是抓资源整合。落实“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引导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降耗,在淘汰落后的同时,优化提升一批,坚决完成28家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确保年内实现1万台电机、100座工业锅炉能效提升目标。深化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重点调度5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光彩事业六安行民企合作项目履约率超过80%。推进产业上下游之间、资本与实业之间、科技与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实行大企业主辅分离、实业与服务业分离,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
六是抓两化融合。发挥安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研发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信息消费,以信息化创造新需求。建设万家“智慧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研发、管理和制造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降低人力成本和交易成本。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打造8个国家级、5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工建设芜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提高我省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产业集群镇建设,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8个,超十亿的产业集群85个。
围绕以上工作重点,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积极履行经信部门推动“工业强省、创业富民、两化融合、创新驱动”的职责,抓重点、抓特色、抓示范,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建立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联动机制,全力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