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6-06    浏览次数:6

各市交通运输局:

  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随着工程建设的完成,后期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管养主体、管养责任不明确,道路无人清扫,排水设施堵塞,个别周期性病害得不到及时处治,大型货车压损道路的情况在部分村庄不同程度存在。为了巩固建设成果,使全覆盖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服务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各市交通运输局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共事业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意见》(晋政发〔2011〕17号)和省政府会议纪要(〔2011〕57次)要求,坚持工程建设和工程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指导,推进工程管理养护工作。

  一、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管理养护工作

  省政府会议纪要(〔2011〕57次)明确要求,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管理养护主体是各县(市、区)政府,所需资金以市、县(市、区)政府筹集为主,所需人员鼓励由当地农民兼职。忻州、临汾、太原等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管理养护办法》,明确了“市级监督、县为主体、乡镇负责、村委实施”的管理养护体制和资金来源。太原市明确街道养护资金标准不低于每年每公里2000元,巷户道不低于每年每公里1000元,市、县财政按1:1比例列入年度预算,将农村街巷硬化管理养护和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并将农村街巷硬化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逐级进行年度责任制检查考核。晋中市介休市对街巷硬化工程后期的养管非常重视,10个乡镇政府出台了《街巷硬化道路养护管理办法》,进行农村街巷硬化道路养护责任社会公示,如义安镇田岳堡村经两委会通过,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环卫队,每人每月工资500元,由村委筹资发放,环卫队员分段进行责任承包,责任牌钉在墙上,接受村民监督。宋古乡宋古村有15人组成的养管队伍,村里配备了工作服、清扫工具、清扫车、洒水车等养护机具,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他市和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尽快出台《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管理养护办法》并及时报省厅,明确产权、管养主体、管养责任、管养制度、经费、机构、人员,做到“管养主体、管养责任、管养资金”三到位,为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管理养护工作提供体制保障与资金来源。

  二、提高管理养护质量,巩固建设成果

  (一)农村街巷道路的管理养护要点。要做好日常清扫,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和坑槽,及时填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和纵横接缝,及时处理砖路、石砌路面的沉陷、坑槽等病害,及时清理、疏通、完善排水设施,及时做好积水、积雪、积冰清除等工作。达到“路基坚实,排水畅通,路面平整完好、整洁无堆积物、保持路况良好”的养护标准。在管理方面,要在车辆较多、人员集中的路段,设置路面减速带,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确保车辆行人安全。同时要加强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的路政管理,对大型车辆要实行进村管制,严禁超载车辆行驶,对符合公路通行条件的载货重车可在村外开辟停车点,解决停靠问题。

  (二)建立健全农村街巷硬化道路养护责任社会公示制度。各行政村要在村内明显位置对街巷硬化养护责任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养护路段、养护责任人,养护标准等,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答复、解决。

  (三)完善和健全工程档案。按照“一村一档”的原则,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有原件包括工程设计、招投标、工程管理、质量监督和验收资料进行归类入档,长期保存。依托工程档案资料做好街巷道路跟踪管理工作。

  (四)严格执行质量保修期制度。按照《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巡查和质量监督指导意见》(晋交重建〔2012〕240号),街巷硬化工程实行保修期制度,自工程竣工之日起,实行两年保修期,预留工程造价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在两年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由原施工单位负责维护。各市交通运输局要按照省厅的工作安排,做好“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质量回访”工作,质量回访方案报厅农村路网处。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明确整改方案,整改时间,限时完成。

  三、突出养护重点、确保安全畅通

  当前正值春夏之际,各地要结合省厅开展的“农村街巷硬化道路工程质量回访活动”做好农村街巷硬化道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一是要做好路面保洁工作,对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及其他路面进行彻底清扫,路肩上不允许有垃圾、堆积物,路面要整洁顺畅。二是要强化路基、路面病害的养护。及时清除路面上的坍塌方,修补路面出现的坑槽、裂缝,处理路基翻浆。冰冻路段春融气温回升,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面易出现翻浆坑槽等病害,要制订相应措施及时处治,确保公路畅通。三是加强排水系统的检查、维修和完善工作,要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疏通,及时排除堵塞,保持水流畅通。四是要做好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对临水、临崖、易发生山体滑坡、塌方、落石、水毁及地质灾害易发路段要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保证行车安全。五是加大对路侧挡土墙的检查力度。发现裂缝、倾斜、鼓肚、滑动、下沉、泄水孔不通、墙后积水、周围地基错台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处治,并观察其发展情况。六是抓好绿化植树工作。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行道路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起到稳固路基及安全保护作用。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3年5月7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