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工信部 » 正文

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解答(2013)附录

发布日期:2013-09-18    浏览次数:3

 

附录一、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二○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企业类型的划分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六、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本规定以外的行业,参照本规定进行划型。

  七、本规定的中型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型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



 

              201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征    收     依    据

资金管理方式

征  收  

期  限

1

农网还贷资金

财企[2001]820号,财企[2002]266号,财综[2007]3号,财综[2012]7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随一省一贷体制全面建立相应取消

2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

财综[2009]90号,财综[2010]97号,财税[2010]44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执行至2019年12月31日

3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国发[1992]66号,财综[2007]3号,财综[2007]77号

缴入地方国库

4

港口建设费

财综[2011]29号,财综[2011]100号,财综[2012]40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5

民航发展基金

财综[2012]17号

缴入中央国库

向旅客征收民航发展基金的   规定执行至2015年12月31日

6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财综[2012]33号

缴入中央国库

7

铁路建设基金

国发[1992]37号,财工字[1996]371号,财综[2007]3号

缴入中央国库

8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国函[1997]8号,财综[2002]23号,财综[2007]3号

缴入地方国库

9

育林基金

《森林法》,经重[1988]122号,林财字[1991]74号,(91)财农字第333号、(93)财农字第144号,财综[2009]32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10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

财综[2010]58号

缴入中央国库

11

森林植被恢复费

《森林法》,财综[2002]73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12

水利建设基金

财综[2011]2号,财综函[2011]33号,财办综[2011]111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13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国发[2006]17号,财综[2006]29号,监察部、人事部、财政部令第13号,财企[2011]303号,财企[2012]315号

缴入中央国库

14

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含跨省际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青海、广东、重庆、四川、吉林、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海南、福建、广西、辽宁、云南、黑龙江、宁夏、浙江、河南)

国发[2006]17号,财综[2007]26号,财综[2008]17号,财综[2008]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34号、35号、64号、65号、66号、67号、68号、85号、86号、87号、88号、89号、90号,财综[2009]51号、59号,财综[2010]15号、16号、43号、113号,财综函[2010]10号、39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15

三峡水库库区基金

国务院令第299号,国发[2006]17号,财综[2007]69号

缴入中央国库

16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

国函[2002]17号,国办发[2004]86号,财综[2009]21号

缴入中央国库

17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土地法》,《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1985]农(土)字第11号

缴入地方国库

18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64)财预王字第380号,(78)财预26号,(78)建发城584号,财综[2007]3号

缴入地方国库

19

文化事业建设费

国发[1996]37号,财税字[1997]95号,国办发[2006]43号,财综[2012]68号,财综[2012]96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20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国办发[2006]43号,财教[2006]115号

缴入中央国库

21

教育费附加

《教育法》,国务院令第60号,国发[1986]50号,国发明电[1994]2号、23号,国发[2010]35号,财税[2010]103号

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

22

地方教育附加

《教育法》,财综函[2003]2号、9号、10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18号,财综[2001]58号,财综[2004]73号,财综函[2005]33号,财综函[2006]9号,财综[2006]2号、61号,财综函[2007]45号,财综函[2008]7号,财综函[2010]2号、财综函[2010]2号、3号、7号、8、11号、71号、72号、73号、75号、76号、78号、79号、80号,财综[2010]98号,财综函[2011]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5号、16号、17号、57号

缴入地方国库

23

旅游发展基金

国办发[1995]57号,旅办发[1991]124号,财外字[1996]396号,财行[2001]24号,财综[2007]3号,财综[2010]123号

缴入中央国库

执行至2015年12月31日

24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保障法》,财综字[1995]5号、财综[2001]16号

缴入地方国库

25

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山西)

国函[2006]52号,财综函[2007]3号,发改办能源[2007]1805号,晋财煤[2007]8号,财综函[2011]18号

缴入地方国库

26

高等级公路车辆通行附加费(海南)

财综[2008]84号

缴入地方国库

27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计价格[2001]585号,财综函[2002]3号

缴入地方国库

28

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

国发[2006]17号

缴入地方国库

29

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财综[2011]115号,财建[2012]102号

缴入中央国库

3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

财综[2012]34号,财综[2012]48号,财综[2012]80号

缴入中央国库



  附录三、

《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综[2012]47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调整、取消(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情况,我们在《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见附件,以下简称《收费目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收费目录》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在执行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具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及资金管理方式等,应按照《收费目录》中注明的文件规定执行。

  二、2011年12月31日以前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本通知以及所附《收费目录》为准,凡未列入《收费目录》或未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拒绝支付。2012年1月1日以后,新增或调整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应参照《收费目录》格式,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在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包括全国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实施的全国性收费项目不用列入目录),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并于2012年8月15日前将本地区的收费目录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2012年1月1日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或调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附件: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2年7月4日

分享到: 收藏本文